谁有NBA中小牛队的资料 (安格尔史蒂夫)

2023-03-14 9:53:34 *体育 pipida

达拉斯小牛队,成立于1980年并在1980-81赛季加盟NBA,是一支属于美国的德克萨斯州达拉斯市的职业篮球队,是美国男篮职业联赛(NBA)西部联盟西南区的一部分。

在20世纪80年代,小牛队一直被看成是一支很有前途的球队。但在90年代初,小牛队开始下坡路,两度逼近球队最差战绩。从90年代中期开始,小牛队重新开始恢复元气。1998年小牛队选中德克·诺维茨基后,正式成为西部劲旅,并于2005-06赛季进入NBA总决赛。2006-07赛季诺维茨基带领小牛队打出队史*的67胜15负战绩。2010-2011赛季季后赛,连续击败开拓者、湖人、雷霆,再次杀入NBA总决赛,复仇热火队强势夺冠.

球队历史

1979年至1983年

1979年,百万富翁唐纳德·J·卡特和小牛队的首任主席和总经理诺姆·桑着手准备拥有一支NBA球队。在1980年的全明星赛期间,联盟的主席们投票通过了德克萨斯州拥有一支球队。在缴纳了1200万的入门费之后,达拉斯小牛队获得在1980-81赛季进入NBA的许可,被分在中西区。

在扩张选秀中,小牛队放弃了有经验的球星厄尔·门罗, 里克·巴里,道格·科林斯, 皮特·马拉维奇和斯班瑟·海伍德等人,而相反的选择了18至22岁之间的年轻球员,其中最多的只有3年的NBA经验。小牛队还聘用迪克·莫塔成为了球队第一任主教练。

1980-81赛季,小牛队在耗资2700万美元兴建的团圆体育馆开始1980-81赛季。开场的主力包括阿卜杜尔·吉拉尼、杰罗姆·怀特海德、汤姆·拉加德 、乔夫·赫斯顿和温福德·博因斯。最终小牛队在处子赛季以15胜67负的战绩结束,小牛队平均每场得到101.5分。队中吉姆·斯潘纳科尔以平均14.4分成为球队的得分王,88.7%的罚球命中率也排名联盟第四;汤姆·拉加德以8.1个篮板成为小牛队的篮板王。

1981-82赛季,小牛队进步了13场,取得28胜54负的战绩,超过爵士队摆脱了中西区垫底的厄运。小牛队在开场赛中,将1980-81赛季的客场蓝色的球衣换成绿色。在这个赛季,小牛队的连败达到赛季最长的12场,但在1月份取得第一个四连胜。队中杰伊·文森特以21.4分领跑全队,并且入选了NBA*新秀第一队。马克·阿吉雷也有18.7分的贡献。

1982-83赛季,小牛队证明是一支在不断进步的球队。在这个赛季的常规赛战绩是38胜44负,比1981-82赛季又提高了10场,也是NBA进步第三大的球队。但小牛队在赛季的后半段跌回凡间,在赛季结束前两周的那个7连败让球队彻底失去争夺季后赛席位的资格。尽管结局很让人失望,但在1982-83赛季的小牛队在在全队得分方面以场均112.7分排名联盟第五,并且场均16.4次的失误也比其他所有球队都来得要少。马克·阿吉雷以24.4的平均得分成为球队的得分王,在全联盟这一成绩也排名第六;布拉德·戴维斯在三项技术统计中就名列联盟前十:57.2%的投篮命中率排名第八(后卫中的第一),7.2次助攻名列第十,84.5%的罚球命中率排名第六。

1983年至1986年

2005-06赛季小牛队五主力

1983-84赛季,小牛队经历了第一个胜多负少的赛季,以43胜39负的战绩在犹他爵士队之后排名中西部赛区第二,也第一次出现在季后赛球队的名单之中。小牛的开局相当顺利,战绩是10胜3负(是球队历史*的第一个月战绩),其中还包括主场的九连胜。在1983年11月17日,小牛队开始了他们当时队史最长的八连胜。尽管小牛队在1983-84赛季的最后一场常规赛中输给了勇士队,但是取得西部第四的好成绩。在球队的第一次季后赛经验中,小牛队在第一轮五局三胜的比赛中3-2击败了超音速队,其中第五场比赛他们是通过加时赛以105-104战胜对手。在西部半决赛里,小牛队输给洛杉矶湖人队。

1984-85赛季,小牛队比1983-84赛季的成绩提高了一场:44胜38负,连续第二年获得西部第四。马克·阿吉雷再一次成为球队的得分王,场均贡献25.7分。在这个赛季,小牛队连续第三年成为NBA失误最少的球队,只有14.4次;152个三分命中也是NBA最多。小牛队连续第二年打进季后赛,但是在第一轮被波特兰开拓者队淘汰。

1985-86赛季,小牛队取得了另外一个44胜38负的战绩,继续保持着竞争者的角色。达拉斯还举办了1986年的NBA全明星赛,而罗兰多·布莱克曼连续第二次在赛季中期代表小牛队出战。小牛队在这个赛季成为进攻火力很强的球队,场均能得到115.3分,排名联盟第二,仅次于洛杉矶湖人队。个人得分方面比1984-85赛季还要平均:阿吉雷(22.6分)和布莱克曼(21.5分)领跑全队,而萨姆·帕金斯, 杰伊·文森特和德里克·哈珀也都有两位数的得分。达拉斯在1986年NBA季后赛里第一轮击败犹他爵士队,但之后负于最终的*洛杉矶湖人队。湖人以4-2取胜,其中四场比赛的分差小于或等于4分。

1986年至1990年

1986-87赛季中,小牛队已经被当成是NBA很有实力的球队,取得55胜27负的常规赛战绩,最终成为中西部赛区*。小牛的主力阵容变成马克·阿吉雷 、萨姆·帕金斯、詹姆斯·唐纳德森、德里克·哈珀和罗兰多·布莱克曼。德特雷夫·施拉姆夫、罗伊·塔普利和布拉德·戴维斯组成主要的替补。在常规赛中从没有三连败的小牛队,在季后赛里崩溃。在季后赛的揭幕战中,小牛在151-129战胜超音速的比赛里创造了球队季后赛里的11项纪录。但是之后,球队连折三阵被淘汰出局。1986-87赛季之后,迪克·莫塔意外的辞去主教练一职,然后球队任命约翰·麦克洛德为新任的小牛队主帅。

1987-88赛季,小牛队延续1986-87赛季的强势,取得53胜29负的战绩。约翰·麦克洛德在1988年1月13日球队战胜步行者的比赛中取得职业生涯第600胜。队中的马克·阿吉雷和詹姆斯·唐纳德森参加1988年的全明星赛。从1988年2月14日开始,球队开始了历史最长的11连胜。在1988年2月24日,在球队连续第六场的胜利中,布莱克曼得到职业生涯的第10000分。最终小牛队以一场之差排名赛区第二,在季后赛中小牛队经历了*的季后赛之旅。在分别经过4场和6场激战淘汰火箭队和掘金队之后,小牛队历史上第一次进入西部决赛。但最终负于卫冕*洛杉矶湖人队,总*失之交臂。

1988-89赛季,小牛队集体受到伤病折磨,其战绩滑落到38胜44负,在1982-83赛季之后第一次胜少负多并且无缘季后赛。小牛队在麻烦到来之前取得了9胜3负的开局。在1月开始时,球队突然变得不能控制:罗伊·塔普利因为联盟药检的政策从1989年1月5日开始被无限期禁赛。在1989年3月10日,詹姆斯·唐纳德森因为膝盖肌腱撕裂倒下,缺席球队之后的比赛。

1989-90赛季,小牛队出现反弹取得47胜35负的战绩。小牛队仍然是一支可靠的、有才华的、防守至上的球队,球队中包括阿德里安·丹特利、赫伯·威廉姆斯、罗伊·塔普利、萨姆·帕金斯、罗兰多·布莱克曼和德里克·哈珀。小牛队还以四连胜结束这个赛季的常规赛,但之后被开拓者队在季后赛第一轮中被淘汰。

1990年至1993年

在出色的1989-90赛季之后,新赛季似乎成1988-89年的翻版。小牛队在接下来的两个赛季中成为联盟里最烂的球队之一,球队甚至不是那些后来的NBA新军的对手,而且还总不断挑战着NBA的一些最差纪录。在1989年11月6日,罗伊·塔普利用29分10个篮板的成绩带领小牛战胜尼克斯,但三天之后,球队就宣布“胖子”列弗将进行右膝手术,并将缺席1990-91赛季剩余的所有比赛。而塔普利在比赛中膝盖骨也严重受伤,也缺席了赛季之后的所有比赛。在这两人缺席之后,球队开始严重的下滑。

1991-92赛季,小牛队战绩滑落至22胜60负。随着塔普利因为滥用药物被NBA第三次禁赛,球队就只剩下4、5个好球员,而这些才华也被不断的伤病冲走。布拉德·戴维斯在一月中旬背部受伤,宣布退役。“胖子”列弗在1992年1月29日进行膝盖手术,并且缺席剩余的比赛。在3月小牛队经历15连败。客场26连败;队史*也是当季联盟最差的场均97.6分;队史*的43.9%全队命中率。小牛在这个赛季有19次得分没有上90。

1992-93赛季,小牛队将罗兰多·布莱克曼送到纽约,换来未来的第一轮选秀权。赫伯·威廉姆斯以自由人的身份也去了尼克斯队,而“胖子”列弗又进行更多的手术,并且缺席整个1992-93赛季。球队仅剩的经历过球队光辉时期的球员是10年的老兵德里克·哈珀,在1992-93赛季以18.2的场均得分名列球队第一。

1992-93赛季,小牛队把希望都寄予在年轻人的身上,不过那其中并不包括在第四顺位选择的新人吉姆·杰克逊。他和球队老板在合同问题上出现很大的分歧,这导致了他在长达半个赛季的时间里被排在球队大名单之外。由于老球员的离开,年轻人还没有及时的顶上来,小牛在1992-93赛季根本没有在NBA竞争的实力。随着赛季的进行,重建中的小牛离创造NBA历史的最差战绩越来越近。之前最差的战绩是76人在1972-73赛季创造的9-73。而在61场比赛结束后,小牛的战绩只有4胜57负。最终小牛队的战绩定格为11-71。

1993年至1999年

1993-94赛季,小牛队在1993年NBA选秀中,在第六顺位选择肯塔基大学的贾马尔·马什本。这个全能的6尺8前锋被希望能够给前场的得分带来帮助,并且组成球队的新核心。在1993-94赛季,小牛队的开局只有1胜23负,在一月结束的时候也只有3胜40负。在赛季结束的时候,小牛队解雇巴克纳,并重新请回迪克·莫塔,球队历史上的第一任,并且打造了80年代球队辉煌的教练。

1994-95赛季,小牛队取得显著的变化。在1993-94赛季的战绩只有13-69之后,球队战绩在这一赛季进步23场,变成36胜46负,是NBA历史上进步*的进步幅度。球队进步最主要的催化剂是新秀控卫贾森·基德,4次三双是NBA最多的,并且场均得到11.7分,5.4个篮板和7.7次助攻。基德还和贾马尔·马什本以及吉姆·杰克逊成为全联盟攻击火力最强的三人组。

1995-96赛季,在经历了一个不错的1994-95赛季之后,小牛队取得令人失望的26胜。迪克·莫塔第二次执教小牛队的经历就此结束。在仅仅18场比赛之后,贾马尔·马什本就因为要进行左膝手术结束整个赛季。杰克逊和基德在有些时候不能很好的配合,但是他们俩各自分别有明星级的表现都不是问题。基德成为小牛第一位全明星*,最终在助攻榜上排名第二(9.7次),抢断榜排名第四(2.2次)。杰克逊成为球队的得分王,并且是仅有的一位打满全部82场比赛的球员。

1996-97赛季开始时,小牛队阵中有*的达拉斯三杰和乐观的新主教练。但在赛季结束的时候,贾森·基德, 贾马尔·马什本和吉姆·杰克逊都有了新的东家。缺乏连续性让小牛队只取得24胜58负的战绩。

1997-98赛季,达拉斯小牛队在这个赛季的战绩是20胜62负,但是小牛队却在整个赛季拿下了最不可能取得的胜利。在1997年11月1日主场的揭幕战中击败了超音速队,在最后5分01秒时间内打了对手一个23-2的高潮,最终以89-81获得胜利。在1997年12月4日,当达拉斯小牛队还在4胜12负的战绩面前挣扎时,总经理唐·尼尔森将主教练吉姆·克里门斯解约,亲自出马。

1998-99赛季,尽管小牛队的战绩只有区区19胜31负,但是小牛队自1989-90赛季之后第一次在主场胜多负少:15胜10负。小牛队在4月取得了8胜7负的良好战绩,其中还击败季后赛球队马刺队、太阳队、森林狼队和火箭队(两次)。后卫迈克尔·芬利已经逐渐成为升起的新星,平均每场能攻下20.2分,也成为NBA仅有的在缩水赛季里总分达到1000分的10名球员之一。

1999年至2004年

1999-00赛季,小牛队看到了复兴的曙光,在常规赛中取得40胜42负,距离进入季后赛仅一步之遥。仅仅进入NBA两年的德克·诺维茨基表现日益出众,而在管理层IT产业大亨马克·库班成为小牛队的新老板。

2000-01赛季,小牛队的常规赛战绩为53胜29负,在自1990年之后重新进入季后赛。德克·诺维茨基成为球队的中流砥柱。在季后赛第一轮,小牛队在0-2落后的局面下,连胜3场,淘汰犹他爵士队,进入了第二轮。但来到第二轮,在马刺队面前,稚嫩的小牛队以1比4落败。

2001-02赛季,小牛队搬到新的球馆——美国航线体育馆,球队战绩再上一层楼,取得创球队历史记录的57胜。由于在赛季中期,球队成绩西部第一,小牛队主教练唐·尼尔森还成为西部全明星队主教练。在季后赛,小牛队第一轮以3-0轻取明尼苏达森林狼队,但在第二轮小牛队以2-4败给萨克拉门托国王队。

2002-03赛季,小牛队队形成德克·诺维茨基、迈克尔·芬利和史蒂夫·纳什为核心的阵容,又迎来了拉弗朗茨和范埃克塞尔球队实力大增,小牛队以14连胜开局并继续扩大胜绩,将57胜变为60胜,在先后以两个4:3淘汰开拓者队和国王队后再次杀到西部决赛,但是仍以2-4的总比分惨遭当年的总*马刺的阻挡。

2003-04赛季,小牛队获得52胜30负的战绩,但在季后赛首轮就被国王队以4-1淘汰。赛季结束后,纳什转会太阳队;唐·尼尔森离开小牛队,转往勇士队执教。2004-05赛季,小牛队斩获58胜24负,在季后赛首轮以4-3淘汰拥有姚麦组合的火箭队,但在第二轮则以2-4不敌由昔日队员史蒂夫·纳什领衔的太阳队。赛季结束后,迈克尔·芬利转投加盟马刺队。

2005年至2010年

 2005-06赛季,小牛队在常规赛的成绩为60胜22负。在季后赛中,小牛队先是以4-0横扫灰熊队,再以4-3惊险淘汰马刺队,之后更是以4-2淘汰太阳队迈过西部决赛,闯入总决赛。不过第一次参加总决赛的小牛队在连赢两场的开局下,以2比4的比分输给迈阿密热火队。

2006-07赛季,小牛在开局四连败的情况下打出67胜15负的联盟史上第六佳绩,并创造了球队历史*战绩。但季后赛第一轮被勇士以4-2淘汰,成就了对方的黑八奇迹。队中的德克.诺维茨基获2006-07赛季常规赛MVP,这也是小牛队史上首位获次殊荣的球员,同时也是欧洲历史上第一位获此殊荣的球员。

2007-08赛季,迫于湖人队和太阳队大力扩军的压力,小牛队老板库班几乎送出了半支球队(送出德文·哈里斯、迪奥普、莫莱斯·安格尔、特兰顿·哈塞尔和基斯·范霍恩,以及两个首轮选秀权和300万美元)换来了联盟中*的组织后卫之一——贾森基德,以在季后赛中走的更远。但是在球员交换结束后小牛的成绩不如人意,最后只能排名西部第七,季后赛面对西部新贵黄蜂以1-4败下阵来  。

2008-09赛季,小牛队在季后赛首轮遇马刺,经过5场恶战,最终以4-1淘汰马刺,晋级第二轮。但第二轮遭遇拥有卡梅隆·安东尼和昌西·比卢普斯的掘金队,在缺少约什·霍华德的帮助下,小牛以1-4不敌掘金,无缘西部决赛。2009-10赛季,在交易大门关闭前夕,小牛通过交易从奇才队得到了卡隆·巴特勒和布兰登·海伍德,最终在常规赛结束后排名西部第2,但在季后赛首轮再次遇到老冤家马刺队,最终2-4败下阵来,成就了对方的“黑七奇迹“ 。

2010年至2013年

2010-11赛季,小牛队换走了老迈的埃里克·丹皮尔,换来泰森·钱德勒,大大增强内线深度。但诺维茨基的伤病和卡隆·巴特勒的赛季报销,使小牛队遭到沉重的打击。但随着诺维茨基的复出和佩贾斯托贾科维奇的加入,使小牛队摆脱了困境。在2月末小牛队潜力后卫罗德里格·布博瓦复出,之后以57胜25负排名西部第三的战绩杀入季后赛。

季后赛开打后,小牛队先后击败开拓者队、湖人队,并凭着老道的经验及韧性以总比分4-1击败年轻而富有活力的雷霆队,时隔5年后再次杀入总决赛。在总决赛中,小牛队多次上演逆转好戏,总比分4:2战胜迈阿密热火队,球队历史上第一次获得总*,而德克·诺维斯基获得总决赛MVP 。

2011-12赛季,小牛队为腾出薪金空间在2012年夏天追逐自由市场“大鱼”,球队放走了泰森·钱德勒、巴里亚、迪肖恩·史蒂文森和卡隆·巴特勒,其实力大减,卫冕*仅以西部第七晋级季后赛,在首轮即被雷霆队0-4横扫出局,成为NBA史上第8支季后赛遭横扫的卫冕*。休赛期,小牛没能网罗到克里斯·保罗、德怀特·霍华德和德隆·威廉姆斯等一众球星,只得靠小手笔交易得埃尔顿·布兰德、O·J·梅奥和达伦·科里森一批不错的球员,但是这些球员还不足以拼起达拉斯的总*宏图 。

2012-13赛季,尽管新援O·J·梅奥和克里斯·卡曼都有不错的表现,但是小牛队仍然步履瞒珊:诺维茨基缺阵29场,肖恩·马里昂缺阵15场;球员进进出出,一个赛季共有23人先后为小牛队效力。同时小牛的组织后卫达伦·科里森表现太差,无法让小牛队运转起来。最终小牛队在常规赛的战绩为41胜41负,这是球队自2000年起*无缘季后赛。2013年休赛期,小牛队试图得到克里斯·保罗和德怀特·霍华德中的一人但均告失败。取而代之地,小牛队通过签约找来维恩·艾灵顿、何塞·卡尔德隆、蒙塔·埃利斯、萨缪尔·戴勒姆波特、布兰登·莱特、德文·哈里斯、德胡安·布莱尔等一批新援。

2013年至2015年

2013-14赛季,小牛队最后以49胜33负排名西部联盟第八,经过一季后再度挺进季后赛,首轮遇上了曾经的圣安东尼奥马刺队,这也让人回忆到马刺在季后赛曾被对手的“黑七之痛”止步首轮,那时对手正是小牛队。但最终经过七场比赛之后,小牛队以3-4不敌马刺队结束这个球季 。

2014-15赛季,小牛队最后以50胜32负排名西部联盟第七,连续两季再度挺进季后赛,但首轮遇上了西部联盟第二和西南赛区*对手——休斯敦火箭队,第五场小牛队因人手短缺最后94-103落败,以1-4不敌休斯敦火箭,连续两季第一轮止步。

2014-2015赛季达拉斯小牛队

泰森·钱德勒 6 C 2.16米 1111公斤 1982-10-02 4年5658万美元,2015夏到期

钱德勒·帕森斯 25 F 2.08米 104公斤 1988-10-25 3年4608万,2017夏到期

拉简·隆多 9 PG 1.85米 84公斤 1986-02-22 5年5500万,2015夏到期

蒙塔·埃利斯 11 G 1.91米 84公斤 1985-10-26 3年2500万,2016夏到期

德克·诺维茨基 41 F/C 2.13米 111公斤 1978-06-19 3年2500万,2017夏到期

德文·哈里斯 20 G 1.91米 84公斤 1983-02-27 4年1650万,2018夏到期

雷蒙德·费尔顿 2 G 1.85米 93公斤 1984-06-26 4年1486万,2016夏到期

理查德·杰弗森 24 SF 2.01米 104公斤 1980-06-21 1年底薪,2015夏到期

查理·维兰纽瓦 3 PF 2.11米 108公斤 1984-08-24 一年132万,2015年到期

何塞·巴里亚 5 G 1.83米 83公斤 1984-06-26 4年1800万美元,2015夏到期

伯纳德·詹姆斯 55 F/C 2.08米 104公斤 1985-02-07 一年128万,2015年夏天到期

艾尔-法鲁克·阿米奴 7 SF 2.06米 100公斤 1990-09-21 两年208万,2017年夏天到期

格雷格·史密斯 4 F/C 2.08米 118公斤 1991-01-08 2年底薪,2015夏到期

德怀特·鲍威尔 8 PF 2.11米 109公斤 1991-07-20 未签约新秀

阿马雷·斯塔德迈尔 1 F/C 2.11米 111公斤 1982-11-16 一年49万,2015年夏天到期

注:C= 中锋、F=前锋、SF=小前锋、PF=大前锋、G=后卫、PG=组织后卫、SG=得分后卫

安格尔史蒂夫(安格尔史蒂夫世迷你世界) 第1张

AIBO怎么念

爱宝

人工智能机器人(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的缩写

在7月《我,机器人》(又译为机械公敌)首映前,已经许久没有人关心机器人问题了,即便《连线》杂志6月份用封面故事来大书特书。大多数人依旧将机器人所演绎的文明故事视作科幻故事的一部分,而非与今日的现实生活能够联系在一起。实际上当2002年5月2日的纽约证交所开市时,那个名叫阿西莫(Asimo)的四英尺高的白色机器人摇响开市铃声时,不仅仅是只是庆祝本田在美国上市25周年,更摇响了机器智能时代的开始。

日本企业几乎是现实世界对智能机器人最热衷的一伙人,1999年索尼那条爱宝机器狗,曾经创造过20分钟内卖掉3000只的纪录。如果把爱宝(Aibo)的名字不再缩写,我们就会发现“人工智能机器人(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无疑在昭示索尼的机器人时代野心。曾经有动画迷根据科幻动画片和漫画,将美国和日本不同的机器人思路称之为软机器人和硬机器人风格,这无疑是对照软科幻先驱儒勒。凡尔纳和硬科幻代表卫斯理的,但同时也说明了两股智能机器人开发中的方向。美国的工程师们更喜欢探讨机器人哲学或者伦理问题,这从70年代福克斯电影公司的《戈顿》到80年代连拍5级的《儒毕》。整个80年代每周日晚上中央一台的20世纪福克斯老电影,以及《正大综艺》后的电影剧场,成为了中国观众对智能机器人概念历史补课的*机会。

但是批评人士仍然驳斥索尼的爱宝和QRIO是智能机器人,因为在他们眼中1600美元的宠物狗和与宝马车一个价格的QRIO,充其量仅仅是用来娱乐和树立索尼公司形象的小玩意,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而本田恨不得每年都要重新发布一次升级版的阿西莫,让它在各种科技展览上跳跳舞握握手。没有几个地球人认为自己已经开始跟机器人一同生活,因为在大多数社会学者眼中,我们的生活技术依旧停留在20世纪60年代,电视、洗衣机、吸尘器、小轿车这些生活的基本道具并没有发生什么本质上的变化。

阿尔文。托夫勒1980年出版的《第三次浪潮》似乎成为了技术革命的理论代言。托夫勒坚信未来的技术将为今天的污染,资源枯竭和工作及社会生活的异化提供良好的解决办法,技术而不是政治和道德上的改良,将导致一个健康,清洁和充满选择机会的新世界的诞生。机器人类的诞生无疑是阿尔文。托夫勒论点的新佐证,在他看来很多未来的危险都可以让机器人去承担,用智能的机器人来改变60年代没有本质变化的生活,已经成为了全球风起云涌的机器人制造商的新口号。相比科幻作家菲利普。怀利在1972年出版的《梦境的终结》则大唱反调,菲利普。怀利的信徒们坚信技术和环境灾难能如何轻而易举地毁灭地球上的生命,而《梦境的终结》的文字中更加恐惧智能机器人的出现,因为在菲利普。怀利看来这一切最终结果是人类的毁灭,像恐龙一样,成为过于专门化的牺牲品。

实际上仅仅是好莱坞和老派的科幻迷还热衷探讨阿西莫夫引发的机器人社会问题,而没有多少人怀疑智能机器人普及后闹革命的技术可行性。也没有多少人注意到自己正在成为各式各样悄悄出现的机器人的主人。电器大亨伊莱克斯已经把智能机器人带到了现实社会,他们的三叶虫吸尘器成为了大众消费智能机器人的典范。但是1700美元的高价,让三叶虫难以普及。而iRobot公司制造的清扫机器人伦巴(Roomba)则一夜之间受到主妇们的欢迎,因为貌似冰壶球的伦巴仅仅199美元,通过传感器和导航软件,伦巴可以记下整个房间的布局,运用数学计算方法来设计每天清扫的*路线,并且能够躲避猫狗等宠物的骚扰,当伦巴自己感觉即将没电时,还会缓缓驶向充电基座。

iRobot的首席执行官科林。安格尔自认为开创了机器人时代的大众先河,他如同科幻片中的机器人生产线老板那样侃侃而谈的说道:“大多数机器人仅被运用于军事和工业领域。但是原来专家和未来主义者们预测的大众服务型机器人已经出现了,用机器人来除草、洗车及照顾老弱的日子已经不远了。”进化机器人公司总裁艾利克。胡德纳特曾经预计,2004年消费型机器人销售量将达到50万台,其中80%都是吸尘器机器人。在胡德纳特看来类似索尼的QRIO和本田的Asimo这类先进的拟人化机器人,仍然与大众市场相去甚远,即使用不了几十年,也要花上许多年。胡德纳特接着说道:“不用怀疑,我们确实已经处在了智能机器人时代的边缘,机器人改变生活将是未来商业的新口号。就如同50年前家用电器的出现一样。”

而《我,机器人》这类科幻片中智能机器人的形象,在iRobot的首席执行官科林。安格尔看来仅仅是花拳绣腿。安格尔先生说道:“家用机器人不会有腿。除了让它更性感之外,没有什么足够的理由给它装腿。”实际上除了让它们看上去更像人类,对机器人来说,高度复杂和昂贵的腿并没有什么特别意义。智能机器人界的先贤们在这一点上已有共识,实用的轮子或者履带比腿更现实,尽管有可能如同《机械战警》中的T-101型号那样无法下楼梯。

尽管索尼和本田在制造昂贵的拟人化机器人上取得了不小的技术突破,但是对于那些制造会走路说话的机器人管家的期望而言,人类对于机器人时代的恐惧是整个世界更需要克服的障碍。三叉戟投资集团的*合伙人克肖。劳已经意识到了阿西莫夫机器人三定律对于现实世界机器人设计的影响,他说道:“在确定机器不会带来任何威胁之前,消费者不会张开双臂欢迎拟人化机器人,因为电影中企图统治人类的终结者机器人已经在人类意识中根深蒂固了。而刚刚上映的《我,机器人》则再一次强化这个概念:不能够信任机器人。”

处在曾经倡导人多力量大的国度的我们,似乎还无法品位机器人时代的另一层面冲击。当本田的阿西莫机器人在纽约证交所摇铃的时候,一批批工人也在被机器人替代。不用再假设未来,看看目前的汽车生产线就能够找到答案,自从1962年通用汽车在新泽西州的特伦顿厂开始使用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开始,焊接工和油漆工已经彻底从汽车工厂被清除了。科尔尼咨询公司汽车部的副总裁史蒂夫。扬在一次关于汽车流水线机器人与人类员工比例的研讨中谈道:“衡定机器人最重要的财务指标是每个动作的成本,工业机器人之所以还没有完全让所有工人下岗,仅仅是因为机器人依旧昂贵,如果机器人再灵巧一些,下岗的人类将更多。”实际上阿尔文。托夫勒在出版《第三次浪潮》之后曾经撰写过多篇评论,其中对于智能机器人的兴起颇有见地,他写道:“大批的工人被机器人替代,而工人的妻子却把机器人女佣买回了家。机器人时代,到底谁是主人呢?”

烈火情人的影片评价

路易·马勒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并没有仅仅满足于简单地展示这样一个颇有一点人本主义色彩的情色故事,因为电影毕竟不是精神分析学说的论文。一部影片无论揭示了多么有价值的思想,如果不能给人以美的体验,那就不成其为电影,不成其为艺术,也就不可能具有摄魂夺魄的美感。

路易·马勒以审美的眼光观照这个人类的禁忌,在诉说这个故事的过程中使每一个电影元素都达到了美的*。

影片的音乐和音响与情节水乳交融。故事开端,表现史蒂夫和家庭仅有的那么一抹温馨和后来表现岳父家的田园景色时使用了欢愉的钢琴音色;史蒂夫和安娜的爱情主题以沉重不安的大提琴音色表现;史蒂夫和安娜最后一次做爱,导致马丁惨死的主题则使用了小号的音色,那样凄厉,那样惊悚,那样不安;影片结尾,随着史蒂夫最后一句内心独白结束,由大乐队演奏的弦乐和主人公的心潮一起涌起,那种永世的哀痛,那种不可言说的遗恨,令人不忍卒听。还有,史蒂夫和安娜在巴黎的一座教堂下,伴着教堂的钟声做爱——这种将声色和灵魂、堕落与圣洁的激荡以钟声凝聚在特定时空的处理,令人震撼,令人无法忘怀——音乐和电影都适于表现人的潜意识,作为一位电影大师,路易·马勒当然不会把音乐和音响仅仅当作烘托气氛、渲染情绪的辅助手段,而是当作叙事的有力语言。

影片的摄影堪称经典。光线、构图,几乎每一个镜头都让人想起安格尔、伦勃朗的经典画作。影片的内景都是暖调,与温情、情欲、主人公的心境十分吻合。外景则绿得发鲜,有如油画。英国人透过镜头选取的生活场景总会让你美得心都颤抖,他们又善于把悲剧放在绝美的场景中展开,这似乎已经成为他们的一种电影自觉,一种电影传统。我们就在这美的*中体验着男女主人公的没有结果——美丽的现实和悲剧的预示形成鲜明的反差,越美越令人难以承受他们命运的凄楚和悲凉……

《烈火情人》透过惊世骇俗的乱伦,透过无所顾忌的情欲,将情色归为空幻,将执着化为喟叹,令人不能不为之动容,这才是它的根本魅力所在!

路易·马勒和欧洲电影的绝美之作。毫无疑问,路易·马勒并不想对男女主人公的乱伦做出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式的道德批判。而更注意通过二人近于癫狂的身体对话,在罪与罚、痛与快之间体现一种心灵的裂变。并为这种裂变寻求到人成其为人的心理依据。

这是一部法国电影大师为英国人执导的作品,英法是人文主义的故乡。这样的合作方式使影片的美学追求和叙事、表演、音乐、影像诸元素无不具有欧洲电影的鲜明特点:深沉内敛,无处不在的人文主义精神;个性化的电影追求;节奏沉稳、顺畅;叙事深沉细腻;充满诗意的影像风格……

乱伦是人类*的禁忌。路易·马勒对这种禁忌的诗意表现主要体现为叙事的人本主义视点。这对20世纪西方艺术家而言是一种自觉。

毫无疑问,并为这种裂变寻求到有意识的,更多的是潜意识的,也就是人成其为人的心理依据。

影片导演路易·马勒不对男女主人公的乱伦做出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式的道德批判,而更注意通过两人近于癫狂的身体对话,在罪与罚、痛与快之间体现一种心灵的裂变。

安格尔史蒂夫是谁

有个制作游戏的外国人叫安格尔·史蒂夫。

《迷你世界》是*高度自由的休闲类3D沙盒游戏,由深圳市迷你玩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游戏有着方便快捷的多人联机模式,只要有网络就能和各个地方的小伙伴们一起玩。人数限制为电脑版最多40人,手机版最多6人。

这里没有等级和规则限制,没有规定的玩法,只有随心所欲的破坏和天马行空的创造。玩家可以在游戏里成为最牛的建筑大师,创建房屋、车辆、飞机、城堡、城市。也可以过快乐的田园生活,种花草庄稼,养一群可爱的动物。

《迷你世界》是*高度自由的休闲类3D沙盒游戏,有着方便快捷的多人联机模式,只要有网络就能和各个地方的小伙伴们一起玩。这里没有等级和规则限制,没有规定的玩法,只有随心所欲的破坏和天马行空的创造。

玩家可以在游戏里成为最牛的建筑大师,创建房屋、城堡、城市。也可以过快乐的田园生活,种花草庄稼,养一群可爱的动物。也可尽享勇士荣耀,带领小伙伴前往烈焰星挑战世界的黑暗领主。还可以做迷你世界的创世神,制造火山、洪水、科技来改变世界。

盘点丨麻省理工学院的计算机科学里程碑

奠基数字时代、登陆月球、造就个人电脑、在永不崩溃的互联网上确保电子商务的安全……许多项计算机、人工智能、机器人领域内的关键性突破背后,都有麻省理工学院的身影。正值麻省理工苏世民计算学院成立之际,我们从这所学校为上述领域所做出的无数贡献中精选了25个“高光时刻”。

研究生克劳德·香农(Claude Shannon,1940 届科学硕士、1940 届哲学博士)提出,真假逻辑的原理可以等同于电路中开关的通断。这一概念后来奠定了数字电路领域的基础,也催生了整个数字计算行业。

麻省理工学院前教授万尼瓦尔·布什(Vannevar Bush)提出了一个名为“ Memex”的数据系统,让用户可以“把自己所有的书籍、记录和通讯都存储进去”并随意检索。这个概念催生了早期的超文本系统,并在数十年后最终导致了万维网的诞生。

世界上第一台可以实时运行的数字计算机,是由杰伊·福里斯特(Jay Forrester,1945届科学硕士)领导的 MIT“旋风计划(Project Whirlwind)”开发的。该计划旨在为美国海军开发*通用飞行模拟器,而这台计算机的成功直接导致了 1951 年麻省理工学院林肯实验室(MIT Lincoln Laboratory)的诞生。

约翰·麦卡锡(John McCarthy)教授在麻省理工学院发明了世界上第一种函数式编程语言——LISP。在此之前,由于受到程序语言的限制,程序员只能一条一条地写出每一步需要执行的指令代码,电脑程序很难同时兼顾多个进程。而函数式编程语言使他们可以更简单地描述所需要的行为,从而可以解决比以往大得多的问题。

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山姆·浅野(Sam Asano,1961 届科学硕士)有一次被一件事情搞得很沮丧:他和一位口音很重的同事打电话,却怎么也听不懂对方在说什么。因此,他就在想有没有可能直接画画然后实时发送给对方。于是,他发明了一种可以通过电话线传输扫描材料的技术。之后,他把发明授权给了一家日本电讯公司,然后风靡全球。

当麻省理工学院的电机工程系拥有了一台 PDP-1 计算机时,包括来自马文·闵斯基(Marvin Minsky)人工智能团队的史帝芬·“史赖哥”·罗素(英语:Steven“ Slug” Russell,1960 届本科,1966 届电气工程师)在内的一群狡猾的学生,用它开发了《Spacewar!》。这款太空战斗视频 游戏 在早期的程序员中非常流行,被认为是世界上第*多人 游戏 。

现在平均每个人都拥有 13 个密码。关于这件事,你可以感谢麻省理工学院的相容分时系统(Compatible Time-Sharing System)。普遍认为,正是这个系统在世界上第一次引入了计算机密码。 “我们要建立多个终端以供多人使用,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自己的私人文件。” 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费尔南多·科巴托(Fernando “Corby” Corbató ,1956 届哲学博士)对《连线》杂志表示:“像安一把锁一样为每个用户都设置一个密码,看上去是一个非常显而易见的解决方案。”

在 iPad 问世将近 50 年前,一位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生就已经提出了直接与计算机屏幕进行交互的设想。由伊凡·苏泽兰(Ivan Sutherland,1963 届哲学博士)开发的“ Sketchpad”允许用户使用触控笔来绘制几何形状,开创了“计算机辅助绘图”的先例。事实证明,这项功能对于建筑师、规划师乃至幼儿来说都至关重要。

麻省理工学院最早提出了分时系统。这个系统催生了 UNIX,并为从分层文件系统到缓冲区溢出安全等现代计算机科学的许多方面都奠定了基础。由科巴托教授领衔的 Multics 开创了这样一种概念:把计算机变成一种像电力一样的、随时可用的“实用设施”。

玛格丽特·汉密尔顿(Margaret Hamilton)领导的一支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团队编写了阿波罗 11 号的导航与控制系统。这个系统帮助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Neil Armstrong)和巴兹·奥尔德林(Buzz Aldrin,1963 届医学博士)成功登陆月球。这个强大的软件推翻了一条将飞行计算机的优先系统切换为雷达系统的指令,并在历次载人阿波罗任务中均未发现错误。

有史以来的第一封通过计算机网络传输的电子邮件,是在两台彼此相邻的计算机之间发送的。这封电子邮件来自于当时在创业公司 BBN Technologies 工作的雷·汤姆林森(Ray Tomlinson,1965 届毕业生)。(如果你很喜欢、或者很讨厌“@”这个符号,那么这就是那个你要感激或者指责的那个人。)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巴特勒·兰普森(Butler Lampson)在施乐的 Palo Alto 研究中心(PARC)工作时,获得了“现代 PC 之父”这个称号。他用施乐奥托(Xerox Alto)开发了第一台带有图形用户界面(GUI)、第一个位图显示器、以及第一个“所见即所得”(WYSIWYG)编辑器的台式计算机。

由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阿迪·萨莫尔(Adi Shamir)、罗纳德·李维斯特(Ron Rivest)和伦纳德·阿德曼(Leonard Adleman)提出的 RSA 算法,让电子商务成为了可能。这个算法利用对极大整数做因数分解的巨大难度来进行数据加密。有谁知道,数学竟是你可以在假日购物季的最后时刻完成血拼的关键所在呢?

1979 年的一天,鲍勃·弗兰克斯顿(Bob Frankston,1970 届毕业生)的丹·布里克林(Dan Bricklin,1973 届毕业生)在一台MIT大型计算机上工作到了深夜,创建出了第一个电子表格 VisiCalc,并在第一年就卖出了 10 万份拷贝。 三年后,微软通过“ Multiplan”加入战局,这个程序后来变成了 Excel。

早在 Wi-Fi 出现之前,一种名叫以太网的联网技术,就可以让设备通过插上一根网线的简单方式实现上网。 以太网由麻省理工学院 MAC 项目的团队成员鲍勃·梅特卡夫(Bob Metcalfe ,1968 届毕业生)共同发明,之后他又创立了 3Com。正是以太网帮助互联网发展成了当今这个快速、便捷的平台。

本科生史蒂夫·克什(Steve Kirsch,1980 届毕业生)是第一个为光学计算机鼠标申请专利的人。他曾想制造出一种具有最少精密运动部件的“指向设备”。之后他创立了 Mouse Systems Corp。(他还申请过另一项专利,可以通过计算点击量来追踪在线广告的效果。)

AI 实验室的早期程序员理查德·斯托曼(Richard Stallman)通过他的 GNU 项目成为了黑客文化和自由软件运动的主要先驱,该项目旨在开发出可以替代 Unix OS 的免费软件,并为 Linux 和其他重要的计算机创新奠定了基础。

拉迪亚·珀尔曼(Radia Perlman,1973 届毕业生,1976 届科学硕士,1988 届哲学博士)讨厌人们称呼她为“互联网之母”,但是她开发的生成树协议对于数据能够跨越全球的计算机网络至关重要。 (她还创建了一个幼儿版的教育编程语言 Logo。)

发明了互联网之后,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加盟了麻省理工学院。他成立了一个联盟,致力于制订建立网站、浏览器和设备的全球标准。W3C 标准的作用包括但不限于,确保网站可被访问、安全且易于“爬取”。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芭芭拉·利斯科夫(Barbara Liskov)提出的有关实用拜占庭容错(practical Byzantine fault tolerance)的论文,帮助催生了区块链——一种应用广泛的加密系统。 她的团队提出的协议可以处理大量的交易,并使用了一些对于当今的许多区块链平台来说至关重要的概念。

目前我们还没有能为我们跑腿的机器人,但我们确实有能吸尘的机器人。这件事我们要感谢由罗德尼·布鲁克斯(Rodney Brooks)、海伦·格雷纳(Helen Greiner,1989 届本科,1990 届科学硕士)和科林·安格尔(Colin Angle,1989 届本科,1991 届科学硕士)创建的MIT初创企业 iRobot。如今,iRobot 已经售出了超过 2000 万台家用机器人,还导致了机器人保洁行业的诞生。

在 Siri 和 Alexa 还未出现之前,MIT 教授鲍里斯·卡茨(Boris Katz)就开发出了应用程序 StartMobile。这个 APP 允许用户使用自然语言来安排约会、获取信息以及执行其他任务。

在前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CSAIL)主任阿南特·阿格瓦尔(Anant Agarwal)的带领下,麻省理工学院与哈佛大学合作开发了开源、非营利性在线学习平台,提供免费的学习课程,吸引了全球超过 2000 万名学习者参与。

由马克·雷波特(Marc Raibert,1977 届哲学博士)在担任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期间创立的波士顿动力公司(Boston Dynamics),推出了人形机器人阿特拉斯(Atlas),并用它参加了旨在开发救灾机器人的 DARPA 机器人挑战赛。 该公司的 Big Dog 和 Spot Mini 机器人能够完成爬行、奔跑、跳跃和后空翻等动作。

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CSAIL)主任丹妮拉·鲁斯(Daniela Rus)的可吞咽折纸机器人,可以在被吞下后从胶囊中自行展开。有朝一日它将可以利用外部磁场爬过你的胃壁,清除误吞的电池,或者给伤口贴上创可贴。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文件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