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队员出征奥运会,女足晋级奥运!4名队员来自梅州俱乐部,梅州女足历史是怎样的?

2023-04-09 23:00:20 *体育 pipida

*次参加运动会的队员,你有哪些了解?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起人、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第一任秘书长皮埃尔-德-顾拜旦,于1894年致函清政府,邀请中国参加1896年在希腊雅典举行的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可以说光绪皇帝是*个接到奥运邀请书的人,不过当时甲午海战使得北洋水师全军覆灭,清廷根本没有参与运动会的意愿与能力,甚至连“田径”为何物也不知道。

此后,中国很长时间与奥林匹克运动会无缘。直到1928年5月7日至8月12日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的第9届奥运会,中国才派了宋如海以观察员身份参加。他是中国奥委会的前身“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的名誉干事,是汉口中国青年会体育主任,也是旧*位参加奥运会的人员。

1931年,国际奥委会正式承认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为中国奥委会,中国运动员由此取得了参加奥运会的资格。

1932年,第10届奥运会在美国洛杉矶举行。刘长春单枪匹马远赴洛杉矶参赛,成为出现在奥运赛场上的*人。当时,刘长春是东北大学的学生,他断然拒绝了日伪的威逼利诱,在得到爱国将领张学良资助的8000银元作为赴美经费后,代表4-5亿同胞参加了奥运会。

在开幕入场式上,刘长春执旗走在前面,后面跟着教练宋君复,其他四人是在美国临时邀请的同胞。由于在太平洋上漂泊了25天,疲惫不堪的刘长春在赛场上没有取得好成绩。不过,刘长春开创了中国参加奥运会比赛的先河,对中国体育的发展影响深远。回国后,刘长春把自己的后半生献给了体育教育事业,他曾任中国奥委会副主席。

1936年第11届奥运会在德国柏林举行。中国终于派出了有63位运动员以及教练员和工作人员达数百人的队伍,还有一支40人组成的体育考察团。然而仅有一位撑杆跳高运动员达到及格标准,其余全军覆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足球队出征参加了这届奥运会,这是旧中国足球史上的第一次。由于当时中国政府只承担球队出征奥运会的部分费用,足球队决定提前出国,在东南亚作一系列访问比赛,既以此补经费之不足,又可锻炼队伍。

1948年,第14届奥运会在英国伦敦举行。中国派出了33名男运动员参赛。参赛项目有篮球、足球、田径、游泳、自行车等,其中游泳、自行车两项都只有一位运动员。游泳选手、印尼华侨吴传玉,自行车选手、荷兰华侨何浩华等均是自费前往伦敦参赛。代表团由于经费不足,不要说生活费,就连飞机票也不能全部解决。足球队和篮球队双双采取先赴南洋表演比赛的办法,靠门票收入解决路费。

到了伦敦,各国选手都住进了奥运村,唯独经费拮据的中国代表团被安排在一所设备简陋的小学。在自行车比赛中,一路领先的何浩华在临近终点将要取得第一位时,被后面冲上来的自行车撞倒而摔伤左臂,严重骨折,最终饮恨赛场。旧中国运动员参加了三届奥运会,那艰辛苦涩的奥运梦,成为一幕幕令人辛酸的回忆。

女足晋级奥运!4名队员来自梅州俱乐部,梅州女足历史是怎样的?

客名君按:北京时间4月13日16点,2020年东京奥运会亚洲区预选赛附加赛第二回合,中国女足主场迎战韩国女足。国足在开始比分落后的情况下,奋力将比分追平,在加时赛绝杀韩国,扭转乾坤,挺进东京奥运会! 四位出征队员来自梅州客家俱乐部 : 罗桂平、林宇萍、李晴潼、陈巧珠。第二回合比赛结束后,广东省足协第一时间向梅州市 体育 局、梅州市足协和五华县政府发出贺信。就在上周,梅州客家女足获2021年全国女足锦标赛季军!

客名君近一年一直在研究梅州足球 历史 ,此次一下4名女国脚,其实是梅州足球十年振兴战略和梅州五华俱乐部十多年稳扎稳打的硕果。

足球是有规律的,但是纵观中国足球的 历史 ,总是被各种情况切割,从清末民国开始,战争、动乱、改制、躁动、灰幕、换帅、内伤……我们一代代的国足坚韧不拔,每次拉一刀,心上带血,卷土重来,可是没等足球规律发挥作用,又被拉一刀, 拉一刀是一刀的伤痛, 是时候贴个持久一点的创可贴休 养生 息了 。中国足球不像日本,日本在被以李惠堂(梅州五华籍、亚洲球王)为主的民国国足碾压十年后,战后痛定思痛认真考察了欧洲和南美的足球,然后来了个十年甚至百年的规划, 从育成、赛事、场馆、产业、文化全方位系统发力, 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 梅州从2010年开始痛下决心振兴足球之乡。十年树木,廿年育成。女足已经玩了几个世界波了(2016年踢进世界波的谭茹殷,是嘉应大学足球专业的客家妹),相信男足也会有成果的,不过男足情况复杂些,那么就多给点时间。客名君希望足球之乡和国足也将进一寸是一寸的欢喜。

此次比赛中,有4名球员来自梅州客家足球俱乐部,表现出色,这4名铿锵玫瑰分别是:罗桂平、林宇萍、李晴潼、陈巧珠。这并不是偶然的,这是梅州足球之乡的 历史 文化底蕴和新时代的合力在持续作用。如果研究了梅州政府、足协、梅州客家足球俱乐部近十余年的举措和“扎根”, 就知道这是必然的 ,以后还会有更多国脚涌现。

上图左一为罗桂平

四位出征队员来自梅州客家俱乐部,左起:林宇萍、李晴潼、罗桂平、陈巧珠

今天写写梅州女足早些年的时候,写1994年国足职业化之前。客名君写足球 历史 ,是认真的,纵向从“从前先往摆”开始,横向还研究了英国、德国、日本、巴西、欧洲的足球史。客家人来自中原,所以我从古代女子写起。

******** 历史 的分界线********

1

梅州加入中国女足运动的 历史 背景

足球起源于中国。一千多年前,中原的女子就己经在踢足球了。唐代宫廷盛行一种女子蹴鞠,但不是竞赛性的,也不用球门,一般是单人踢或双人踢,单人踢称为“白打”或“一人场”,双人踢称为“打二”或“二人场”。

唐代妇女马球(李公麟《明皇击鞠图》)

客名君注:这不是足球,是马球,但是唐朝美女的运动细胞可见一斑。

唐代王建写过一首宫词,描述宫女踢足球的情景:宿妆残粉未明天,总在朝阳花树边。寒食内人长白打,库中先散与金钱。[1]

唐宋时期蹴鞠门示意图(选自《蹴鞠谱球门格范》

自唐代至明末,其间数百年,女子蹴鞠盛行不衰,并逐步从宫廷流行到民间。在一些出土的宋代陶枕或者铜镜上,还留有不少宋代民间女子踢足球的形象。

明代洪武年间,曾经出现过一位女蹴鞠手,名叫彭云秀,被人称为“女流清芬”,并赋诗称赞彭云秀的踢球绝技。明末清初戏剧理论家李渔,也曾赋诗描写当时的女子足球运动。清代之后,由于统治者禁绝,女子蹴鞠渐至绝迹。[2]

辽代光面鞠球,《蹴鞠:中国古代的足球》

现代足球传入中国后,在20年代一些沿海城市出现了女子足球活动。1924年,上海市教师沈南昆,将应该出版的《女子足球规则》翻译成中文,在陆礼华校长的支持下,将足球作为女子 体育 教学内容。并倡导成立女子体专足球队。队员选自在校四届学生,陈隐青、时庆云、冯文湘、俞品瑞等十多名进行训练。当时还没有女队与其比赛,后来在原 体育 场场长王壮飞支持下,与一些男子足球队进行对抗赛,交锋数十次,各有胜负。

建国后,随着足球运动的发展,1950年代,梅县出现了五支女子足球队。1958年,梅县体委在松口、溪南、梅东等中学组织女子足球队,开始训练。同年10月在松口中学举办区首届“跃进杯”女子足球赛,松口初中队夺冠。[3]

一年后,因国家体委未提倡,女子足球停止活动。

因梅县足球开展的广泛性,男女老少都爱看球赛,从小在足球的环境中耳濡目染。 女子足球一直是梅县教育的一部分,所以梅县女足基础很好。 改革开放之后,梅县地区的女子足球在1980年代开始高速发展,并创造了辉煌的 历史 。

70年代以来,世界女子足球运动渐趋活跃。世界性的女子足球赛在最早于1971年,在墨西哥举行,丹麦队获*;第二次是在1977年,瑞典国家女子足球队战胜丹麦队获*。[1]

中国女子足球与国外交流,始于1983年。1983年11月18至27日, 在广州*举办了中国 历史 上第一次国际女子足球邀请赛, 揭开了中国女子足球同国际交往的篇章。1984年在西安再次举办国际女子足球邀请赛。

1986年7月,中国女子足球队*远征欧洲,参加意大利*和托尔托纳举行的两次国际女足邀请赛,分别夺得第三名和第一名。同年12月,中国女子足球队在香港第一次参加洲际正式比赛——第六届亚洲女子足球锦标赛,以全胜成绩获得*。为纪念这一 历史 性胜利,国家体委授予国家女子足球队全体队员为*批女子足球健将。

1988年1月7日,中国足球协会主席年维泗与奇星药厂厂长朱柏华,在广州签订协议书,共建中国女子足球队,开创了企业共建*运动队的“奇星模式”。

1988年6月1日-12日,国际足联、亚足联、中国足协在广东成功地进行了一次伟大的演习——国际足联世界女子足球邀请赛。来自五大洲12个国家,是当时世界女子*水平的大赛,挪威获得*,中国女足位居第四。

参加首届女足世界杯的中国女足合照,其中广东三名女将是陈霞(后排 右三)、韦海英(前排左四)、吴伟英(兴宁籍,前排右三)

此后,国际足联要求各大洲足联将女子足球的开展列入议事日程,并建立相应的女足管理机构。亚足联建立了女子足球委员会,陈瑶琴女士为主席,杨秀武为副主席。从1989年第七届亚洲女子足球锦标赛开始,这一赛事由亚足联直接领导。第七届亚洲女子足球锦标赛,中国队又蝉联*。

国际足联在1988年7月专函至中国足球协会,建议首届世界女子足球锦标赛1991年11月在广东举行。12月国务院批准了国家体委关于举办1991年第一届世界女子足球锦标赛的申请,并在1989年2月16日将这一决定通知国际足联。

来自梅县的慈善家曾宪梓先生和球王贝利(左二)及国际足联负责人在世界女子足球锦标赛主席台上(图片来自《曾宪梓画传》 客名君 翻拍)

1990年10月29日,在苏黎世总部召开了国际足联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女子足球锦标赛事宜。阿维兰热在会上表示坚信中国完全有能力办好首届女子世界杯赛。海尔加德认为,中国在筹备首届女子世界杯的工作中,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

经过两年的悉心准备,1991年中国出色地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女子足球锦标赛(M&M'S杯赛),开创了世界女子足球的新纪元。 中国队获得第五名,1995年获得第二届女子足球世界杯赛的第四名。

1991至1997年中国队又蝉联第8、9、10、11届亚洲女子足球锦标赛*,1993年第17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设置女子足球比赛,中国队勇夺*。1996年7月第26届奥运会增设女子足球比赛,中国队获得亚军,实现了中国足球史上的一大突破,亚足联秘书长维拉潘说:这不仅是中国的荣誉,而且是亚洲的荣誉。中国女子足球队1995、1996、1997连续三年被评为亚洲*运动队。

在亚洲 体育 联合会、中国组委会和亚足联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亚奥理事会批准, 女子足球*被列入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1 990年中国成功地举办了第十一届亚运会。中国女子足球队夺冠捧杯,1994年,中国队蝉联第十二届亚运会女子足球比赛*。

梅州的少年早先是这样踢球的,放学后,摘下柚子……或者用布条弄个圆球

很多老华侨在梅州的童年都是每天踢野球的

当然女孩子不这么踢,主要在校园里踢,客名君在东山中学时还踢过几场……

1979年,叶剑英元帅在广州与广东领导人谈话,有人说起当今世界上很多国家正兴起女足运动,叶帅说:外国有的,我们也要有。由于政府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支持, 社会 的资助,80年代女子足球运动在中国各地发展迅速。

1982年8月, 体育 报、人民 体育 出版社、新 体育 、中国 体育 报、足球世界五家首都 体育 新闻单位在北京联合举办“全国10省市女子足球邀请赛”,拉开了全国性女子足球竞赛活动的序幕。1982年底,国体委正式把女子足球纳入全国竞赛计划,并从1983年起每年举行一届全国女子足球锦标赛。

1983年12月,第一支国家女子足球集训队在广州组建。很快,全国各地、行业体协纷纷组建女子足球队,最多时有38支队伍参加比赛。1985年,女子足球以其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发展潜力,被列为1987年第六届全运会比赛项目。1989年,又增加了“全国青年女子足球锦标赛”,进一步推动了青少年女子足球运动的发展。

梅州人的足球是这样传承的,全家男女老少都懂都看都喜欢

(丙村镇廖耿光老师一家)。1976年陈兴城摄于丙村

(图片来自杨宏海、温威光的《球乡筑梦》)

1979年5月,国家体委提倡女足运动后,梅州女足首先在梅县,然后在兴宁展开。1979年10月,梅县举行了首届女子足球比赛,有6支女子足球队参加,丙村中学女子足球队夺冠。

1980年5月13日,叶剑英元帅回梅州视察,在东山中学足球场观看了东中女子足球队与丙村中学女子足球队的表演赛,并与运动员亲切握手,合影留念。叶帅说“国际上有的,我们也要有。”叶帅的教导,有力地推动了梅州女足运动的发展。同年,梅县便有55间中、小学建立了女子足球队。

1980年5月,叶剑英元帅回梅县视察和探望乡亲期间,对家乡的建设和足球事业关怀备至。图为叶帅前往东山中学接见梅县女子足球队。

1980年5月13日,叶剑英元帅回到梅县视察时,观看了东山中学和丙村中学两校的女子足球表演赛,并亲自接见女足运动员,勉励她们要苦练,要互相学习,听教练的话,努力提高技术,争取冲出亚洲。[3]

叶剑英元帅对家乡的建设和足球事业关怀备至。图为1980年5月,叶剑英元帅(前排中)在家乡梅县东山中学看球赛,坐在其右边的是时任广东省委书记习仲勋。后面就是梅县的校园女足

到1981年,梅县已有十六支队伍,不仅在城镇中、小学成立了八个球队,就在重点公社的中、小学也组成了不少的队伍。中、小学队且经常相互比赛,每个学期都举办一次女子足球联赛。1981年春节举行了全县华侨女子足球队和老强民队员(五十以上队员)作了一次比赛,这是该县的创举,故吸引了不少球迷。

上世纪80年代初期 第一支广东女子足球队的建 立,就是以梅县女子足球队员为基础,计有:吴伟英 (兴宁)、李小兰、张小丽、廖怀萍、蓝雪珠、叶志珍、张桂莲、张采新、潘丽 (均为梅县人)等。其中, 吴伟英、李小兰入选国家队,参加了在广州举行的第二届女足世界杯。

1985年元宵佳节,时任旅港嘉应商会会长、爱国华侨刘锦庆先生和梅县队女足队员交谈

足球之乡的华侨乡贤一直关注和支持梅州女足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梅县业余体校对梅州足球队员的培养起了重要作用。李小兰、张小丽、蓝雪珠、廖怀萍、叶志珍、潘丽、张桂莲、 张采新、李足玲、叶海燕、池影玲、何娟蓉、张佳丽、万佳如、赵妮菲、曾 建生、杨雪尔等,她们都是梅县业余体校培养,并输送到国家队、广东队、八一队和其他省一级球队的。

1981-1983年,梅县女足赴省参加比赛,连续三年获得女子足球*。1983年第一支国家女足成立,其中便有来自梅县的女足运动员李小兰。

1983年,旅港嘉应商会正副会长刘锦庆、曾宪梓和强民 体育 会正副会长温集祥、蓝淦等到广州二沙头看望获得省女子足球邀请赛*的梅县女足队员。图为曾宪梓在与队员讲话并派发红包[2]

1983年,兴宁县举行了全县女子足球邀请赛,有7间中学女子足球队参加,赛后建立了兴宁县女子足球队。在参加省女足比赛时,队员吴伟英、钟益红以其出色表现先后被选上省队和广州市队。吴伟英于1984年入选国家队,成为国家女足主力队员,在第二届亚洲女子足球锦标赛中,获得“富士*足球员奖”。

五华县于1981年1月,在县业余体校正式成立了女子足球队,队员 钟金玉 于1999年入选国家青年队; 曾兰芬、周婷 分别于1995年、1999年入选八一青年队。1991年,梅州市成立女子足球队,配备专职教练员2人,运动员24人;该足球队从1994年至2000年,培养输送省级以上运动员共有21人,其中输送国家队运动员1人;1994年参加广东省第九届运动会女子足球赛获第五名;1998年参加广东省第十届运动会女子足球赛获第三名。

1981年2月,北京*举行了中学生女足邀请赛,同年5月广东省举办了首届女足赛(梅县队夺冠),云南楚雄彝族自治洲举办了五省六支球队参加的邀请赛。1981年5月初,广州举行了广东省全省首届女子足球邀请赛,参加者有: 梅县女子足球队、 广州体院队、广州二沙头俱乐部队和广州业余体校队等。梅县女子队,由足坛老将蓝淦为领队,在三场比赛中,梅县队共得6球、失1球、净胜5球,三战三胜夺得*,开创广东女子足球比赛的新纪录。[4]

从1981年至1983年,梅县女足连续三届获得省女足邀请赛*。

1980年,梅县女子足球队勇夺广东省首届女子足球邀请赛*。图为旅港嘉应商会会长刘锦庆(后排左八)、副会长曾宪梓(后排左七),强民 体育 会正副会长温集祥(后排右七)、蓝淦(后排左四)等接见全体队员(温威光摄)[5]

1981年5月2日至4日,广东省举行了首届女子足球邀请赛,广州体院、梅县体校等四支女子足球队参加了比赛。来自足球之乡的梅县体校队(平均年龄16岁)夺得了此次邀请赛*。对这次邀请赛,《羊城晚报》曾连续给予报导。[6]

1982年首届全国女子足球邀请赛,以梅县为主的广东队夺冠合影

1982年广东省组建省女子足球队,梅县运动员占11人。首届全国女子足球邀请赛于1982年8月4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以梅县为主的广东队夺得*。该届比赛的广东队由原梅县业余体校教练杨友标带队,队伍分别由梅县籍的李小兰、廖怀平、张小利、叶志珍、刘纽琼、梁环兰、陈碧芬和部分广州籍队员组成。

广东女子足球队夺得首届全国女子足球邀请赛*后,

前国务院副总理万里(左一)接见教练杨友标(右一)

同年8月该队参加在北京举行的首届全国女子足球邀请赛,获得亚军。赛后,前国务院副总理万里同志接见该届比赛的所有领队。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广东省第一支女子足球队,梅州籍球员就占据半壁江山。吴伟英、李小兰、张小丽、廖怀平、蓝雪珠、张桂莲、张采新、潘丽、叶志珍等成为广东队主力。吴伟英、李小兰上世纪80年代初入选国家队,参加了在广州举行的第二届女足世界杯。叶海燕、李足玲、古冰娜、池影玲、何娟蓉、张佳丽、万佳如、赵妮菲、曾建生、杨雪尔等,先后分别入选国奥队、八一队、广东队等。

1983 1987年间梅县为广东省足球队及省 体育 学校等输送了女子足球新秀16名。其中, 张小丽被评为全国*女子足球运动员 ,吴伟英、李小兰入选国家女子足球队。吴伟英先后在第六、七届亚洲女子足球锦标赛夺得*, 被亚足联评为“亚洲*女足运动员”。

1987年杂志《新观察》封面,英姿飒爽的吴伟英

(客名君 翻拍)

1980年代兴宁一个县出了七个国脚,其中女足国脚是吴伟英。她1970年生于兴宁,中学是兴宁县业余体校篮球班的学生。当县里组建女子足球队准备参加省级比赛时,吴伟英被选入梅县女子足球队,当年梅县队夺冠。1984年她被选上国家女子足球队。吴伟英身体素质好,头脑反应敏捷,基本功扎实、速度快,敢拼搏,善传中,能射门,有“小泥鳅”和“快马”之誉称。

梅县女子足球队夺得1990年全国青年女子足球赛“三胜杯”*奖杯

如果纵向再总结一下,梅州女子足球代表队的 历史 表现。梅州女足在1980-1990年参加了省女子足球锦标赛和省运会女子足球比赛。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早期,梅州女子队表现卓越,1981年-1983年的省女子邀请赛中获得三连冠。八十年代后期至九十年代初,梅州女子足球在省级比赛中屡获佳绩, 其中还在1990年全国女子锦标赛中获得*。 梅州女子足球队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参加省女子足球锦标赛和省运动会足球比赛中都占据前三的位置,在广东省占据重要位置。

梅州女子足球队在1980-1999年参加省级比赛的成绩[7]

对了还要提一下,台湾的女足。

台湾的足球在战前几乎没有底子,因为日本占领的时候崇尚棒球,足球是边缘化的运动,日本人当时的足球水平也是亚洲垫底的。蒋介石到了台湾之后,在50年代请球王李惠堂过去任教。当时贺龙在五十年代想邀请李惠堂担任当时的运动队(当时的国足)教练,但是李惠堂当时是南华的教练、领队,因为个别队员涉事牵连,导致他无法成行内地(六十年代内地很快就进入运动期,足球发展很差,李惠堂即使去了也发挥不了作用),他也无法在香港。

李惠堂只好到了迫切希望振兴足球的台湾(跟政治没关系),台湾打的是“中华队”,李惠堂是热爱中华民族的,所以过去后尽心尽力,一下子将台湾的足球培养起来了。在李惠堂担任主教练的时期, 中华台北的足球不仅打进了奥运会,打进了世界杯,还拿了两次亚运会*!第三次想拿*,台北队被取消资格了。

率“中华队”夺得亚运会*的李惠堂受到热烈欢迎

六十年代,李惠堂还荣膺亚足联秘书长、国际足联副主席,这是中国人在国际足联的*职位。

李惠堂(倒数二排右三)和英国女王(二排左二)在罗马第17届奥运观礼台上

1960年李惠堂率“中华队”成功出线第十七届奥运会,挺进罗马。至此,球王李惠堂三次代表中国人参加奥运会,第十一届(1936年)任中国足球队队长,第十四届(1948年)担任中国足球队主教练,第十七届(1960年)为中国台北足球队主教练。 中国 历史 上,三次带足球队到奥运会打球的,也就李惠堂一人了。 他是中国的骄傲,也是梅州的骄傲!

男足发展得好,对女足必然是一种带动。而台湾的女足,则依赖另一位梅州人的力量发展并名扬世界。 他就是梅县人张腾云。 张腾云的照片客名君都没有找到。但是这个记载是真实存在的。[8]

张腾云 原来是“强民 体育 会”的主力,1948年赴台湾后入选台北队,以脚法细腻、头脑冷静著称,后来成为 台湾木兰女子足球队 三夺亚洲杯*原主教练。

他从木兰队主教练刘润泽手中接棒之后,把木兰队的技术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注意整体合作,实行全攻全守的战术。1980年1月张腾云率木兰队在印度加里卡举行的第三届亚洲杯女子足球锦标赛, 夺得*。木兰队自此名扬亚洲。

看到这里,您对早先的梅州足球人是不是肃然起敬?那是当然!足球之乡,就是足球之乡。客名君总结了一下,梅州足球有三大特点, 重视球德、崇尚技术、讲究战略 三位一体(客名君看过多场赛事多位梅州足球人的人生经历之后的个人总结,不代表官方立场),梅州足球其实是有派别的,姑且叫 “梅派足球” 吧。其实梅兰芳的儿子梅葆玖就非常喜欢看李惠堂踢球,在此也借用一下梅派这个名字。梅州足球,是用脑子踢球,因为体形不及北方球员,拼身形处下风,所以技战术必须很厉害,技战术厉害,球风也有良好的传统,这样就特别适合当教练,育成人才。

今天先写悄悄地写到这里吧。再次祝贺中国的铿锵玫瑰们,还有,再接再厉才是王道!

[1]吕悦.女子足球[J].江西教育,1981(12):31.

[2]球乡筑梦, p99

[3]李存章.叶剑英元帅与梅县足球[J]. 体育 博览,1988(03):45.

[4]李次民.梅县足球史话.广州文史资料选辑(24) 广州文史官网

[5]球乡筑梦. P99

[6]吕悦.女子足球[J].江西教育,1981(12):31.

[7][1]房作铭. 广东梅州足球发展兴衰原因调查与重振研究[D].北京 体育 大学,2014.

[8']张彩珍.中国足球运动史[M].武汉:武汉出版社,1993:P394

推荐阅读:

梅州,全国*拥有两支中甲、一支中超的城市,足球之乡名至实归!

你有多了解“足球之乡”梅州?

国后梅县出了1名国足主帅、44名国脚,这里最老的足球场地早先是怎样的?谁修的?

1923年中国足球队第一次远征澳洲,李惠堂开场五分钟上演帽子戏法

球王李惠堂家乡五华的老照片,让人感觉过去五华人普遍脚力好、有武功

在内忧外患之时碾压日本队的球王李惠堂,怎么看待发展足球这件事儿?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沪横扫欧洲球队、钳压日本队10年的传奇球王李惠堂是怎样的人?

英超首位中国老板赖国传:融合产业、资本和情怀

【干货】喜欢一支球队,就买下吧 | 梅州老板赖国传收购英超劲旅

客家妹40米飞天吊射堪比梅西,中国女足首战告捷 | 来自嘉应学院的谭茹殷技惊世界

中国足球队员出征奥运会(中国足球出征名单)

民国时期的国足,竟然是“全亚洲第一”,战绩:27场24胜3平

当然,中国足球的兴盛已是民国时期的事了,甚至,说是“亚洲第一”也毫不为过。

经历了十多年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后,民国时期的经济发展成绩斐然。虽说军阀林立,但各大军阀都很重视地方的经济发展,所以,总的来说民国时期的经济状况相较于晚清有所好转。只不过,这些军阀的目光并未放在 体育 事业上,几乎没有军阀对足球行业进行投资,国民政府亦无相关的预算。

在当时,中国足球队募集经费的方式就像江湖艺人一样,几乎是通过乞讨来获得的。为了凑足参加1936年奥运费的经费,中华全国 体育 协进会倾巢出动,各工作人员来到民国政府中央乃至地方的各级部门,寻找经费上的支持。经过一场全国范围的“乞讨”之后,总算凑出了一笔钱——十七万元。按照预算来看,这笔钱并不充足,起码还需要五万经费。

无奈之下,中华全国 体育 协进会只能决定球队自行筹钱,在奥运会举办的两个月前来到东南亚各国进行表演赛,用这笔门票收入来填补奥运会经费的亏空。就这样,本该在全国享受 体育 迷顶礼膜拜的各大球星摇身一变,成了为经费浪迹江湖翻跟头打把式的艺人,他们辗转于东南亚诸国,与各国足球队踢球,进行表演赛。总共用了两个月时间,中国队总算攒出了五万元的经费。

二十二万元奥运经费,对于国家队而言远称不上宽裕。为了节省开销,在接下来的两个月旅程中,球队的队员和工作人员不得不节衣缩食节省开销。坐船时,大家所购买的船票是*的三等舱,在外国住宿时也选择*的旅社。有时,中国队的所有成员住在一间大通铺里,有些球员还得在地上打地铺。至于吃饭,大多数时间这些球员都只能自己买菜做饭,从没光顾过外国的饭馆。

民国中国队的主教练也不是经验丰富的老将,充其量只能算作足球爱好者。颜成坤之所以担任主教练,完全是因为此人想通过这种方式换取公费 旅游 的机会。靠着南华 体育 会主席、香港中华巴士公司经理的职务之便,颜成坤顺利地成为中国队的主教练。

主教练是对足球训练一窍不通的二把刀,再加上,当时的民国政府没有给足球队提供充足的训练经费,所以中国队的训练成了大问题。当时中国队*进行训练的方式,就是与东南亚各国球队踢比赛,哪怕只是友谊赛和表演赛,也是球员们训练的机会。

虽然,民国政府对足球队的发展不太重视,但当时的 体育 主管部门却对足球队给予了足够的关注。 体育 主管部门的领导对足球队下达了这样的要求:“凡我中华足球选手,务求网罗无遗,以期组成一个全国精华荟萃的劲旅。”

为了达成这一宏愿,当时的中华全国 体育 协进会特地成立了选拔球员的附属机构,也就是足球选拔委员会。委员会来到全国各地,筛选那些拥有天赋的足球选手。经过三个月如火如荼的选拔过后,1936年四月,中国队募集了二十二名球员,其中有李惠堂、张邦伦和谭江柏。

如果,民国时期的中国有“足球先生”,那么,足球先生一定会在这三名球员中诞生。

1922年李惠堂,刚刚过完了十七岁生日的李惠堂通过了南华队的选拔,成为香港最有名气的球队的一员。李惠堂的职业生涯相当精彩,刚刚进入球队便被选为主力前锋。李惠堂的身高约为1米82,他的奔跑速度极快,且擅长控球,最精通的技巧就是倒地卧射。加入球队仅一年后,李惠堂便带领队伍在日本大阪召开的第六届远东运动会中摘得桂冠,出师告捷。

随后,十八岁的李惠堂在四场国际大赛中表现突出,名声大振。1926年,李惠堂组建了自己的球队,并带领球队参加了上海召开的“史考托杯”,以四比一的大比分战胜了英国猎克斯队。李惠堂的胜利,让中国足球摘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完成了由弱队到劲旅的转变。

中国队的门将张邦伦,有可能是同时期亚洲最出色的门将,在当时张邦伦被冠以“远东第一铁门”的称号。张邦伦生于上海,曾在1948年与1952年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并在1952年新中国成立后的赫尔辛基奥运会中担任中国代表团旗手。

谭江柏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广东人,他的头球技术堪称当时的中国之最,谭江柏本人亦因此收获外号“谭铜头”。1936年,谭江柏代表中国队出征柏林,参加奥运会。归国之后,谭江柏效力于东方甲组队。谭江柏的儿子谭咏麟,是上世纪香港最*的歌星之一。

可以说,自甲午战争爆发以后,中国人的胸中始终压抑着一股恶气。而中国队在民国期间屡次战胜日本队,并保持不败纪录的战绩,让饱受压抑的中国人出了一口恶气。

在1936年的奥运会前夕,中国足球队就像是现如今的乒乓队一样,被国人寄予厚望。为了给奥运之旅筹措经费,中国队先后在越南、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缅甸和印度踢了二十七场球,总共胜了二十四场,踢平三场,为奥运之行筹措了充足的经费。

在奥运会上,足球赛实行末位淘汰制。而中国队参加奥运后的第一个劲敌,便是强大的英国队。抽到了英国队这支签后,每个人的心都悬在半空中。要知道,英国是现代足球运动的发源地,所以英国足球队的实力处于世界前茅。英国队的实力让每个中国队球员感受到空前的压力。

其实对于英国队来说,中国队同样是不容小觑的强敌。中国队的主力前锋李惠堂在亚洲成名已久,而中国队在此前的友谊赛中更是所向披靡。在亚洲所举办的十届大型足球赛中,中国队仅失利一场。这样的成绩在英国人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的,所以欧美强国对中国队不敢怠慢。

八月六日,柏林汤姆逊 体育 场盛况空前,成千上万的观众云集球场,连通道都被围堵得水泄不通。面对中国队,英国人感受到极大的压力,为了让球队战胜中国队,英国女王还特地给国脚们发来电报,要求他们捍卫英国的荣耀。

从中国走向欧洲,客场作战的压力让中国队的球员坐立不安。为了消弭球员们的紧张情绪,中国驻德大使程天放从德国找来了五百名华人华侨,专程来到球场为国足助威打气。哨声吹响,英国队的两名球员便按照安排好的战术分别站在李惠堂的左右,为其添加进攻压力。

由于主力前锋受制,所以中国队的进攻能力受到强烈的阻挠。所幸,中国队的后卫阵容强大,加上参与球赛的门将实力高超,英国队始终无法攻破中国队的大门。经历了近一小时的争夺后,上半场以零比零持平的比分结束。

时间来到下半场,英国人改变了战术,对中国队发动了全力进攻。好在中国队防守得当,英国前锋始终无法带球突破大门。当下半场进行到十三分钟时,中国队突然改变了战术。对于中国人而言,奥运赛场上的胜利弥足珍贵,这是国足走向世界的一次勇敢尝试,所以中国队的球员决定进行一场豪du。

中国队改变了策略,开始进行全面反攻。每个球员都全力以赴,尝试突破英国人的防守得分。只可惜因为战术安排失当,以至于中国队的后防线空虚,给英国中锋制造了一个突破的机会。英国中锋临门一脚,首开一球,突破了门将的防守,取得一分。

或许是因为丢掉的这一分让每个中国球员蒙受了巨大的压力,在接下来的比赛中中国球员的表现接连失误,以至于,在比赛来到四十一分钟时中国队的球门再次被突破。由于中国球员战术激进,以至于,每个球员的体力损耗极大。

最终,中国队已无法组织有效进攻,这场比赛以零比二的比分惜败。

不过,即便中国队已落败,但中国球员的表现仍为全场球迷乃至全欧洲 体育 迷留下了深刻印象,当时的欧洲媒体给予中国队一致好评,认为中国队的实力不亚于任何一支欧洲球队,且有成为*球队的潜质。中国队之所以惜败英国队,还是因为中国球员在体力上有所不足。

不论如何,民国时期的中国足球队为中国足球的兴盛开了先河,最辉煌的时候,27场24胜3平,一跃成为亚洲的霸主。但遗憾的是,中国男足没能继承前人之志将国足发扬光大。希望不久后国足能重拾信心,像民国的老前辈一样为国足增光添彩,以崭新的姿态再战世界杯。

参考资料:

【《民国时期的中国足球》、《中国足球史》】

中国女足公布22人奥运名单,由谁领衔?

中国女足7月10日在香河国家足球训练基地公布出征东京奥运会22人名单,王霜、吴海燕、王珊珊领衔。

女足队长吴海燕说:“感谢支持女足的朋友们,三年来我们一路有艰辛,但更多的是幸福,我们一定会在奥运赛场拼尽全力。”

在22人大名单中,有4人将会进入候补名单,她们将在队友出现伤病等无法参赛的情况下,替换进每场比赛的18人名单中。

唐佳丽落选原因

7月10日下午,中国女足在香河基地举行了出征仪式,正式公布22人奥运会出征名单。队医唐定建解答了外界对于唐佳丽落选的疑惑:“唐佳丽在6月24日训练中,左膝关节突然疼痛,初步检查判断的结果是滑膜炎还有髌腱炎。此前一周左右她也顶到过(同一部位),训练后有加重,教练组一开始判断休息一下会好一点儿,没想到后面检查报告显示髌韧带和内侧副韧带损伤,还有个滑膜炎的情况。医院给出的判断就是需要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对于唐佳丽的髌韧带和副韧带损伤的情况,唐定建表示,出现这种伤病,支撑腿发力的时候有疼痛感,发力的时候无法全力,“27号的时候她的训练已经中断了,现在已经回上海队康复。从诊断报告来看,可能需要一个月时间去康复。”

中国男子足球队目前参加过几次奥运会?*成绩是什么牌?

中国男子足球队参加过两次奥运会,1988年和2008年各一次,一次是“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一次是凭借东道主之利直接晋级。第一次一球未进,一场未胜,一分未拿;第二次进一球,拿一分,排名13。

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搜集
1.与产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均由发布单位及个人负责,
2.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3.请大家仔细辨认!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对此不承担任何相关法律责任!
4.如果发现本网站有任何文章侵犯你的权益,请立刻联系本站站长[QQ:775191930],通知给予删除
文件不存在